Fortify中文网站 > 使用教程 > fortify结果基线如何创建 fortify结果基线回归差异应怎样识别
fortify结果基线如何创建 fortify结果基线回归差异应怎样识别
发布时间:2025/11/13 11:04:37

  在安全扫描持续执行的场景中,fortify结果基线如何创建,fortify结果基线回归差异应怎样识别是维持漏洞追踪一致性的重要环节。基线的作用是在指定时刻记录可信、已处理或已确认风险的扫描结果,使后续扫描只关注新增和变化部分,从而避免历史漏洞反复干扰,提升安全审查效率。

  一、fortify结果基线如何创建

 

  创建结果基线的核心目标是将当前扫描结果作为参考版本保存,后续扫描执行时会与该基线进行差分对比。推荐按以下步骤操作:

 

  1、执行一次完整的初始扫描

 

  在源码已稳定、可正常编译的情况下运行一次完整静态扫描,并生成可阅读报告。例如生成fpr结果文件后导入到Fortify Audit Workbench中查看。

 

  2、对当前结果进行人工审查

 

  在Audit Workbench中逐条确认高危和中危问题,对误报、无法修复或已接受风险的项进行标记和注释,确保基线中仅保留有效审查后的状态。

 

  3、保存审查完成的结果为基线

 

  在Audit Workbench中点击菜单栏的保存基线选项,将当前审查后的结果另存为基线版本。建议以“项目名_版本号_扫描日期”进行命名,便于后续追溯。

 

  4、将基线存储到团队统一仓库

 

  基线文件应由安全负责人统一存放,例如提交至专用安全配置仓库,以便持续集成流水线或其他成员调用,避免各成员本地基线不一致。

 

  5、记录基线创建时间与适用范围

 

  在基线版本信息中清晰记录适用分支、版本号、构建号以及安全审查人员,保证后续差异分析有据可查。

 

  通过以上流程,基线被作为一次可靠的安全状态快照,为后续代码版本持续扫描提供稳定参考。

 

  二、fortify结果基线回归差异应怎样识别

 

  在后续扫描中,系统会自动将新扫描结果与基线对比,从而突出新增漏洞与风险变化。差异识别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加载已有基线进行差分对比

 

  在Audit Workbench中导入最新扫描的fpr文件,再选择“加载基线”功能,将此前保存的基线与当前扫描结果进行比对。

  2、过滤只显示新增或变化项

 

  使用视图筛选功能,仅展示标记为“新发现问题”“风险等级变化的已存在问题”“此前已关闭但重新出现的问题”,避免历史结果干扰分析。

 

  3、重点关注高危与趋势性变化项

 

  新增高危漏洞优先处置;针对中低危漏洞,可关注其在不同版本中的出现次数与分布位置,识别潜在劣化趋势。

 

  4、对比代码差异定位成因

 

  在差异结果中选中目标漏洞,点击关联代码跳转至开发环境,检查该漏洞是否由新增代码引发,还是历史逻辑在本轮改动中被重新触发。

 

  5、对无法判定的问题进行人工复核

 

  某些条目可能表现为“位置变化”或“路径差异”。应由安全审查人员结合代码上下文进行人工确认,避免误报或漏报。

 

  6、更新基线以保持状态一致

 

  当新增问题已处理完毕或确认无需再关注,应在Audit Workbench中更新并保存基线,使下一次扫描差分更加准确。

 

  通过差分识别和状态更新,可确保扫描流程长期可控,不会因历史结果堆积导致分析效率下降。

 

  三、fortify结果基线使用如何保持长期稳定

 

  为了让基线真正成为安全控制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次性的检查文件,需要在工程流程中建立持续维护机制:

 

  1、在版本发布节点同步更新基线

 

  每次主要版本发布或分支合并后,应重新审查并刷新基线,保持其与当前代码状态一致。

 

  2、将基线比对纳入持续集成流水线

 

  在CI流程中加入扫描与基线比对逻辑,使新增风险能够在提交或构建阶段立即被发现和处理。

 

  3、将基线审查责任明确到团队角色

 

  指定固定安全负责人或审查小组维护基线,避免多人同时修改导致记录混乱或一致性丢失。

 

  4、定期对比基线变化历史

 

  通过存档与版本记录对比,可观察安全风险随着版本演化的变化趋势,为后续架构整改提供依据。

 

  5、结合漏洞修复文档进行状态闭环

 

  基线更新必须同步反映漏洞修复记录,保持扫描结果、整改说明与最终状态的一致性。

 

  通过将基线管理融入版本控制、持续集成与安全责任体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漏洞治理。

  总结

 

  fortify结果基线如何创建,fortify结果基线回归差异应怎样识别的核心在于先通过一轮可信扫描建立稳定参考,再在后续扫描中突出新增或变化问题,并通过持续维护机制保证其有效性。只有基线明确、差分清晰、更新可控,才能让安全扫描不再只是警报堆叠,而是成为可执行、可追溯、可闭环的风险管理流程。

读者也访问过这里:
135 2431 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