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ify中文网站 > 新手入门 > fortify缺陷分派怎样流转 fortify缺陷分派SLA应如何设定
fortify缺陷分派怎样流转 fortify缺陷分派SLA应如何设定
发布时间:2025/11/13 11:12:56

  在使用Fortify进行源代码安全扫描后,平台会生成大量缺陷项,涵盖不同风险等级与类型。如果缺陷分派机制不明确,容易导致问题无人认领、处理滞后,最终影响版本发布节奏与产品安全合规。为了高效推进问题闭环,必须理顺“fortify缺陷分派怎样流转,fortify缺陷分派SLA应如何设定”这两个关键点,实现清晰责任归属与周期控制。

  一、fortify缺陷分派怎样流转

 

  缺陷从扫描生成到修复闭环,需经过识别、认领、分类、指派、验证等多个环节。设计合理的流转机制有助于减少误指派和处理瓶颈。

 

  1、在SSC中启用工作流模板

 

  登录Fortify SSC系统,进入【Administration】模块,点击【Workflow Templates】新建或编辑已有模板,为缺陷定义默认状态流转,如“新发现→已指派→修复中→已验证→已关闭”。

 

  2、设置缺陷指派的责任人规则

 

  在【Projects】模块下,为每个项目指定安全负责人,同时在【Issues】视图中配置“按缺陷类型→模块归属→开发负责人”自动匹配逻辑。例如输入验证类问题默认指派给后端组,权限类问题交由安全负责人初审。

 

  3、支持多角色协同处理流程

 

  SSC支持将缺陷分配给不同角色,包括Developer、Security Champion、QA等。设置每类角色权限范围,如开发可修改状态、安全团队可审批关闭。

 

  4、配置邮件与平台通知提醒机制

 

  在【Notifications】设置中启用“缺陷分派提醒”与“状态变更提醒”,确保责任人第一时间收到任务通知。可选择每日汇总或实时推送,减少遗漏。

 

  5、建立缺陷认领确认机制

 

  为避免分派后被忽视,可在工作流中加入“责任人确认接收”状态,未确认的缺陷在报表中标红提示。

 

  6、使用API或Webhook对接JIRA

 

  通过SSC平台提供的Webhook功能,将新缺陷或状态更新推送至JIRA系统自动创建工单,实现跨平台流转、推进与跟踪。

 

  通过上述配置,缺陷生命周期从自动识别到责任追踪再到状态闭环实现全过程管理,有效防止遗漏与责任模糊。

 

  二、fortify缺陷分派SLA应如何设定

 

  为了保障缺陷在合理时间内处理完毕,应制定具体、量化、分等级的SLA(服务等级协议)标准,对各类问题响应与修复时间提出要求,并与绩效挂钩。

 

  1、按照缺陷等级设定处理时限

 

  将缺陷划分为Critical、High、Medium、Low四个等级,建议响应与修复时限如下:

 

  Critical:24小时内响应,3个工作日内修复

 

  High:48小时内响应,5个工作日内修复

 

  Medium:3天内响应,2周内修复

 

  Low:1周内响应,一个月内评估决定是否修复

  2、制定按角色划分的处理责任

 

  安全团队负责初始筛查与确认级别,开发团队承担代码修复任务,QA团队验证修复效果。各角色间有明确时间节点与责任界限。

 

  3、SSC平台启用“过期标记”功能

 

  在Issue视图中配置每类缺陷的SLA时间阈值,到期未处理的Issue自动标记为“Overdue”,并发送邮件提醒相关责任人。

 

  4、生成周期性缺陷SLA统计报表

 

  启用SSC中的报表中心,每周导出缺陷SLA达标率报表,按项目、团队、角色统计各类问题处理进度,用于评估安全响应能力。

 

  5、支持例外申请机制

 

  对特殊业务场景确实无法短期处理的缺陷,允许责任人提交“延期处理申请”,须说明原因、后续计划与安全补偿措施,由安全经理审核。

 

  6、将SLA达标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将缺陷处理周期、SLA达成率与团队安全责任挂钩,鼓励开发积极响应,并配套安全培训与修复指南提升处理能力。

 

  SLA制度的核心在于用标准驱动行动,避免推诿与拖延,从机制层面提升安全漏洞闭环效率。

 

  三、fortify缺陷生命周期的进展管理方式

 

  除流转与SLA之外,实际运行中还应建立一套透明、高效的进展追踪机制,确保问题真实落地、状态同步准确。

 

  1、每日缺陷处理仪表盘展示

 

  在SSC首页启用“待处理缺陷概览”、“逾期缺陷统计”、“状态分布图”等组件,帮助各团队快速掌握当前缺陷压力点。

 

  2、定期召开缺陷处理推进会

 

  每周固定召开一次安全缺陷审查会,梳理上周新增、逾期与关闭情况,并通报重点项目处理进展。

 

  3、支持以构建周期为单位做缺陷梳理

 

  在每次版本构建前,筛查是否仍有Critical或High级别未关闭缺陷,作为“是否允许上线”的硬性门槛。

 

  4、开发团队设置每周缺陷修复配额

 

  将修复任务纳入Sprint计划中,每个迭代限定处理数量,避免积压过多导致后期集中修复难以保障质量。

 

  5、QA团队进行验证反馈闭环

 

  修复完成后由测试团队确认修复效果,SSC中状态更新为“Verified”,同时添加验证方式与截图,保证操作可复查。

  将流转路径、时间制度与周期节奏结合,可实现从缺陷发现到处理验证的闭环跟踪能力。

 

  总结

 

  fortify缺陷分派怎样流转,fortify缺陷分派SLA应如何设定,是推动代码安全治理真正“落地”的关键操作。合理的分派机制确保每条缺陷都有人认领,有状态流转;完善的SLA制度保障缺陷在限定时间内修复与验证;配套的可视化监控与例外机制,则构成整个安全闭环的基础设施。建议结合平台能力与团队管理节奏,制定规范的工作流模板并持续优化执行细节,让安全成为可管理、可推进、可考核的持续任务。

读者也访问过这里:
135 2431 0251